2015年11月21日 北京·故宫
碎片
学的新词
律转鸿钧,四序递迁。
科普和冷知识
方言和古代汉语
我在每周分享第183期对日照方言的发音做了一个不完全总结,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 zh、ch、sh 这种“卷舌音”处理成了“大舌头”,并且说这是日照人在发音上巧妙的偷懒。
其实我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日照人对平卷舌的处理,并不是把卷舌的普通话演变成了平舌的方言。这种发音方式其实源于古汉语的发音。最后,普通话采用了卷舌音zh、ch、sh,而日照人并没有转成普通话。
举个例子说,老沈阳人说话就是著名的大舌头,会把“沈阳”说成“sěn 阳”(当然这个 sen 也有别于标准普通话的 sen),把“小张儿”说成“小脏儿”(脏也和普通话脏有差别,这个 zang 发的偏向于 jang),总之就是把卷舌音发成了平舌音。
平翘舌是汉语发音发展史上一个最有趣也最复杂的现象。大家印象里南方人是大舌头(尤其广东人),但是在北方的沈阳,乃至西北地区都有部分平舌音(大舌头)。比如银川人说“生”、“瘦”都是平舌音。陕西人会把“但是”说成“单丝”。
许多河北人会把“所”读成卷舌“shuo”,但是普通话却采用了“大舌头”的“suo”。
古汉语发音里面,知和支、资和淄,发音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同地方的人,会将这四个字打乱,有的地方支和淄同音,有的地方支、淄、资同音。
明朝的北京人徐孝还在书里笑话一些南方人说,“谓以淄为资,以邹为諏,岂不谬乎?”
在普通话里面,也有很平翘舌演化的“遗迹”,最典型有“色”和“择”,“色”一般读作“se”,却在一些场合读作“shai”,“择”一般读“ze”,我们却会说择(zhai)菜。
汉语演化进程中还有一个现象叫做“腭化”。我在每周分享第72期说过我们隔壁村的“大花崖”村,“崖”发音“yai”。我提到这是对“崖”字古代发音的保留。
其实不止“崖”字,大家也可能听到过这样的笑话,说方言里把“上街买鞋”说成“上 gai 买 hai”。古代的“iai”在演化中变成了“ie”。
在日照方言里面,说“新”和“欣”是发音不同的,新读为“sin”,会咬舌头,而“欣”和“申”发成一样的音(sen),类似沈阳人说“沈”。其实这个现象也不是日照独有的,在京剧里面就有“新欣”不同音的“铁律”。
郑子宁老师的文章为我解除了很多从小就有的方言疑惑,但是他的文章还是太专业,如果没有对各地方言和汉语历史有所掌握,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不过,有一点非常明晰,汉语发音在不同地域多分支的演化过程中,将有些不同发音的字合并成同一个音,有些古汉语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荡然无存,同样,同一个字也会在不同地域发不同的音。这种掺杂、揉合当中又有一些有迹可循的相互联系,让语言学习变得让人欣喜。
汉语发音的演化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很多汉字声旁相同却发音不同,比如“掺”和“惨”就是平翘舌的区别。还有“嫔”和“缤”中的 p、b 是古代浊音在清化过程中分化成送气的 p 和不送气的 b。有个多音字“弹”更为明显,将送气的 t 和不通气的 d 两种演化结果同时保留了下来。
震旦
我在每周分享第138期提到过上海外滩的震旦大厦,以前大厦上面是英文“Aurora”,当年上海震旦大学的英文就是 Aurora University。Aurora 在英文里面是“极光”的意思。
“震旦”这个词最初是佛教当中从梵文 Ci'na 音译过来的。Ci'na 的意思其实就是东方的中国及周边地区,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据说这个单词来源于中国朝代“秦”,并最终演化成英文的 China。拉丁语会在地名后面加上“利亚”后缀表示地名,也有“尼亚”,反正很多“亚”,China可能也是在Chin(秦)后面加上了“a”——秦亚,表示地名。
古罗马及中亚地区会将中国称呼为丝国(Sin、Thin、Sinai等),来源于中国重要的出口品“丝绢”,当然也有说法,说亦是来源于“秦”,反正Cin、Qin、Sin…都是舌尖发音,同源也有可能。
《续高僧传》中记载,唐朝僧人曾提倡国人都学习梵语,因为汉语文字学习门槛很高,拼音发明之前,看到一个字很难掌握读音。于是提倡“五天正语,充布阎浮,三转妙音,普流震旦。”
“震旦”是众多佛教经典中对中国的常见称呼。“阎浮”这个词蛮有意思,也是一个梵语的音译。
在佛教中,这个世界有四大部洲,围绕于须弥山周围,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因为佛教诞生于印度,有说法认为四大部洲其实就是印度人的地理认知,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山的南面为南瞻部洲,也就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后来将“南瞻部洲”引申为人间世界。
南瞻部洲上长满了阎浮树,所以又称为“阎浮提”(阎浮树生长的地方),便以“阎浮”代指南瞻部洲,也就是人间。所以上文说“充布阎浮”就是“遍布天下”。
阎浮是个音译,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水果莲雾。
视频推荐
《中国奇谭》
B站热门动画,一共8个独立的故事。第一集很有趣,第二集有些抽象,后续期待中。
喇叭的工作原理
往期分享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