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熊”这个字

熊这种动物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熊”呢?

我们为什么会用“熊熊”来形容大火呢?

你可以在此暂停思考一会会儿。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熟悉的动物猫、狗、猪、狼,以及鸡、鹅、鹤、鸦都带有物种对应的偏旁,而虎、鹿、羊、熊……这些是按照动物形象直接创造的象形字。

有趣的点在于,“熊”在最开始的时候写作“能”,并没有四点底。

在汉字里面,两点代表冰,三点代表水,四点代表火,“熊”字是什么时候和“火”扯上关系的呢?

上古华夏部落首领黄帝以“有熊”(河南新郑)为都城,所以黄帝也被称为“有熊氏”,史学家推测上古华夏存在对“熊”的图腾崇拜。

史料记载,大禹的爸爸鲧在死后“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大禹在治水的时候也曾经化身为熊,大禹的儿子启也存在与熊相关的传说。

不过这些都不能说明熊和火的关系。熊与火产生关联开始于一个叫做“鬻熊”(yù)的人。鬻熊大概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为周文王的“火师”,即是掌管点火等工作的官吏。

点火可是一个正经事,那时候没有打火机,要小心翼翼的保护火种,保证大王随时随地的用火需求。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了“熊”字当时的读音,并不是现在的“xióng”,而是“羽弓切”,羽弓切即是“羽”的声母和“弓”的韵母拼读,类似于“yong”,当然和现在普通话应该是有区别的。

总之,有不少的人认为“鬻熊”在古时读音和“祝融”很像,甚至这极可能是同一个人。

祝融是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中国航天首次在火星上投放的任务车就被命名为“祝融号”。“祝融”可能并不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家族,也会用来指代执掌火种的官职。周文王的火师“鬻熊”就是这个职位。

我猜想,或许是有一个特别擅长用火的部落,被大王收编了,这些族人就被称为“祝融”。

我们已经找到了“熊”和“火”的最初瓜葛,但这还不能成为“熊熊”能够用来形容大火的理由。

“熊熊”在存世文献中首次出现是在《山海经》当中形容昆仑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这句话最妙的地方,是说昆仑山“光亮”。

我能理解《诗经》中所说“幽幽南山”,也能懂得《楚辞》中“高山崔巍”,甚至能体会李商隐“总把春山扫眉黛”,但是山怎么能发光呢?

有一首歌里唱“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我始终没搞明白“金山”是哪座山,大概藏族人见过光芒万丈的金山,并在心里成为了一种象征,但是中原人很少有机会见到吧。

嘎贡雪山“日照金山”的美景非常出名,我还从未仰望过太阳照耀在雪山上的壮观,但仅仅道听途说也已心驰神往。我不确定《山海经》的作者是不是真的见过昆仑,或许他也只是听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山上映耀的光芒,像火光一样明亮,这里就用了“熊熊”来形容。“熊”在这里就是火光的意思。这时候“熊熊”可能还不是一个形容词,只是一个名词,说光像火一样。

“熊”为什么就代表了火,除了上面提到“鬻熊”这个名字,我们生拉硬扯把“熊”和“火”关联在一起之外,又回到“熊”和“融”这两个字的发音很像上面。有一个说法是,起初是用“融”来形容火的温暖,后来演化成了“熊”。

“熊熊”代指了火之后,渐渐的也有了形容词的意味,火的特征也转嫁到“熊”字上,那便是壮烈、勇猛。汉朝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熊熊赤色有光”,“熊”还仅仅是“火”的意思,到了唐朝司马贞,形容《史记》中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就已经开始用“壮气熊熊”来形容人大气凛然的气质。

“熊”这个字说完了,我们接着说说“鬻熊”这个人。

鬻熊为芈姓,就是《芈月传》的“芈”。芈姓是春秋时楚国的国姓,这个鬻熊也就是楚人的祖先。

楚国虽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在最初只是南方一个部落,居于南蛮之地。“楚”这个字,上面是“林”,下面是“足”,一个人行走于丛生的荆棘当中,是中原文化对荒蛮的楚国人的蔑视。

春秋五霸中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这些都是“公”,而唯独楚庄王是“王”。我们知道周朝有“公侯伯子男”的礼制,大的诸侯国国君基本上都是“公”,楚国最初的级别仅仅是一个“子”。

周成王时,感念鬻熊对于周王朝的贡献,将鬻熊的后代熊绎授予子爵,封地在楚,于是有了楚国。后来随着楚国不断强大,看着别人国家的君主都是这个公那个公的叫着,不甘心自己只叫一个什么子,而且又被中原人瞧不起,觉得自己是南蛮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昭告天下说,反正我们都是蛮人,不走你们华夏礼仪那一套,现在开始我们的国君也叫“王”。

楚国第一个敢自称王的国君叫熊通,即楚武王。史记里面记载楚武王去攻打随国,就是现在出土曾侯乙墓的湖北随州,他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成王因为先祖鬻熊的功劳封我的先公以子的爵位在楚地,现在我在南方打出一片天地,南方诸侯都臣服与我,从今往后我也是王了,我先不灭你,你们随国去跟周王通知一声。

楚武王敢称王我还是心服口服的,因为他和蒙古铁骑一样是靠实力打天下的。他曾三次征讨随国,最后还死在了出征当中。

楚武王死的地方据说在现在的湖北钟祥,钟祥这个地方最出名的可能是明显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在安徽凤阳,等明朝传位到第十个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再传位只好传给跟自己血脉最近的叔伯弟弟朱厚熜。朱厚熜的爸爸被前前任皇帝封为安陆州的藩王。朱厚熜当了皇帝之后就把安陆州提格为安陆府,改名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还把自己爸爸追封为明献帝,建显陵。

所以明朝从第十一个皇帝开始到最后崇祯,档案里籍贯一栏应该写湖北钟祥。

楚武王出战死在钟祥之后,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武陵”。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武陵人捕鱼为业”,一般将武陵注解为湖南常德或重庆东面的武陵山脉,常德有武陵区、桃源县,重庆有武陵乡,张家界也有被胡□□题字的“武陵源”景区。

这些地方并没有挨在一起,常德之所以有武陵区是因为西汉属武陵郡,但在汉以前,武陵这个地名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有史学家根据史料推测,“武陵”这个名字的渊源或许就是楚武王。

前面说了楚王是芈姓,历代楚王都叫熊某,他们以熊为氏,以纪念先祖鬻熊。汉朝以前姓和氏不是同一个概念,姓是上古时代贵族血脉的传承,氏多是以封地(陈、宋、费)、职位(司马)的名称,还有的是借用先祖的名字为氏,比如这里说到的熊,还有孔氏是源于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人,宋国贵族多是子姓。孔父嘉即是子姓,名嘉,字孔父。

屈原也是楚国人,芈姓,但他不是熊氏,他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屈瑕的后代。屈瑕是熊通的儿子,原本可能叫熊瑕,当时被封在屈这个地方,所以叫屈瑕。

世间万事都可以扯上联系,谁能想到火星车的名字、陶渊明的文章、投江的屈原、南蛮之楚、日照金山……都能和熊熊烈火拉上亲戚。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