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 九江·拓林湖
碎片
小康
《诗经》有一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今年已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了,从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过去了18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和大家回忆一下历届党代会的主题,感觉我们跳出时间之外,将历史进程串起来看,也能发现其中的有趣:
82年十一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7年十三大阐述了“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提到制高点。
92年十四大又强调了邓“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着手市场经济体制。
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大概因为90年代上半段,经济发展的相当不错,所以97年的口号没有强调经济,而是往政治上拉了拉。
02年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我觉得相对87年以来,甚至更久,02年的主题非常重要。他们第一次把民生放到了口号里,从一个“带头人”尝试着向“服务者”转变,这个转变着实意义重大,不仅从心态上扭转了中国传统的统治阶级思想,而且从实际效果上也让中国社会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07年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2年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7年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02年开始,每次会议主题都是“全面小康”,政党其实一直在努力的转变角色,服务人民。今年过去,全面小康好像已经实现了,我就比较好奇下一次会议的主题会是什么。
做几个非常非常大胆的猜想:
走向国际:比如出现“综合国力”这种字眼,毕竟中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好起来了,就该提高一下国际话语权了。但是依照他们的风格,把这种目标放到口号里,可能性还比较低。
无为:这样可能中规中矩,比如说“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不过就没太有创意,如果他们的笔杆子真的只说这类话,我还是比较失望的。
大刀阔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铁饭碗”这种中国人的理想化形态已经成功地几近瓦解,华夏几千年的官僚体制也在改变,以前牛气哄哄的小科员现在真的已经成了卑微的公仆,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多次被媒体点名的北方某省份,改革还在冒冒失失地搞大跃进。那我觉得类似“与时俱进”这样的词可能又会被提上来,隐晦表示他们还是要彻彻底底地抛弃老一套。另一方面,“小康”完成了可能需要有一个新的类似词汇,比如“进一步小康”,来着手提高人民整体福利,顺带着改善一下底层体制内人员的难堪。
很多问题是政党解决不了的,比如自然灾害、车祸、贪婪……所以并不能期望一个政党的力量可以解决社会问题,那需要人民的力量。政党只是提供一个方向,然后动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做一些保障。所以如果真的讲道理,作为人民群众,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跟着走。
科普和冷知识
1天=86400000毫秒
1天有86400000毫秒,这个数正好等于
5^5×4^4×3^3×2^2×1^1
三伏
昨天(14日)入伏,开始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为什么要叫“伏”呢,并没有一个精准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天气太热适合“趴”着不动。
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初伏,从第4个庚日开始中伏,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庚日”是干支计时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字循环使用,初伏和中伏都是以夏至为基准开始,末伏是以立秋为基准,所以初伏肯定是10天,中伏有可能会是10天或20天,末伏是10天。
因为夏至和立秋之间大概间隔46天,夏至一般是6月21日,如果第二天就是庚日,那初伏第3个庚日最早要7月12日,中伏22日,距离立秋(8月7日)之后的庚日有20天,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那初伏最晚要7月21日,中伏31日,距离立秋之后的庚日只需要10天。
至于入伏为什么要从“庚”日开始计算呢?为什么不从前一个“己日”或后一个“辛日”开始,差一天真的就不热了吗?我觉得“庚日”只是一个约定而已,因为古时候我们没有以阳历月份从1日到31日的说法,只有以月相变化为参照的阴历,大家知道阴历和阳历每年的日期差异比较大,以阴历来标记寒暑是不准的,以太阳(地球公转)为参照的二十四节气和阳历是吻合的,所以三伏三九的开始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记,然后节气之后数出几天。“庚日”对现在的人来说不太常用,在古时候却是一个基本的记日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夏至以后的阴历初几或十几来标记,但是一个月30天的误差比天干10天误差要大很多,所以就用了天干这种方式。
不过在此我也要保留意见,如果入伏只是简单的阳历,我们完全可以说夏至以后第几天这样表述,更为精准,如果采用干支,每年都会差几天,这其中是不是有一些古人大数据的奥妙,还有待研究。如果真的每年的气候变化会和三伏三九一致,那先人真的是太牛逼了。
和“三伏”对应的是“三九”,为什么叫“九”呢?是因为和“伏”不一样,“三九”的每个阶段都是9天,不是10天。从冬至之后的壬日开始,九天九天地数,数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有个词叫做“数九寒天”,古人还将此赋予文化意味,我在每周分享第36期冬至时提过《九九消寒图》。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三伏天是30或40天,而三九天只有27天呢?一年当中最热的天气会比最冷的天气持续的时间长?
其中有一个因素是,地球公转的时候,在夏半年途径远日点,公转同一个角度比起近日点要久一点,也正因如此,7、8月规定了31天、而冬半年的2月很短就很合理。而且,二十四节气相当于将地球公转的圆周按照角度等分24份,那在夏半年的时候,转同样的角度就要久一点,所以呢,小暑和大暑之间差16天,小寒和大寒之间差14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也跟这个有关系。
南半球就没有三九、三伏之说,如果有的话,南半球的三九就不会叫三九了,因为每一个“九”很可能持续的不止9天。
三伏天在英文里面叫Dog days,解释是7-9月间的热天气,而且一般都是指北半球。Dog days还表示一段停滞不前、不太顺遂的阶段。
长文章推荐
蝉·知了·几溜·姐溜·蠽蟧
文翔兄:日照方言称蝉为“姐溜”,知了猴为“姐溜龟”,我从小说到大,但不明所以。看到周老师文章,方明白这其实是上古时期“蠽蟧”(jié liáo)之转。方言土语,其实并不土。
软件应用及资源
VIP账号共享
https://github.com/lpg-it/BaiduYunVIP
https://github.com/VIP-Share/Baidu-XunleiVIP
往期分享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