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日照·大炮楼
碎片
无题
疫情期间我从我的里翻出一本《百年孤独》,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买的这本书,后来大概记起是以前某个时间朋友随手送我的。
其实十几年前我就买过一本《百年孤独》,因为高中课本里面那一段很精彩。那时还没有当下流行的范晔译本,我翻了几页觉得晦涩难懂,后来有人告诉我说《百年孤独》里面最精彩的片段也就只有高中课本里面那段节选了,所以此后我再也没有翻过。
这本书一共360页,我读完最少要800分钟,断断续续地我花了两个多月终于看完了,结果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出奇地精彩,而且确实,范晔的译本给人感觉好很多。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笔记
句子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百年孤独》
摘抄
从此奥雷里亚诺每天下午与四位论争者聚会,他们分别是阿尔瓦罗、赫尔曼、阿尔丰索和加夫列尔,他一生最初也是最后的朋友。对于像他这样耽溺在书本世界中的人来说,那些下午六点在书店开始,凌晨在妓院结束的激烈讨论,不啻一种全新的启示。他此前从未想过文学可以成为世上最佳的嘲讽工具,就像阿尔瓦罗一天晚上在欢宴席间所说的那样。过了一段时间,奥雷里亚诺才发现许多惊世骇俗的高论都来源于加泰罗尼亚智者作出的榜样,据他说智慧如果不能用来创造出一种烹饪鹰嘴豆的新方法,就根本一文不值。
——《百年孤独》
句子
年少的时候除了觉得《百年孤独》晦涩之外,还有一些课本上的经典诗歌,那时候也并没有觉出好在哪里,比如舒婷的《致橡树》。
我甚至以为《致橡树》之所以能入选教科书,是因为它所表达的政治情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前两天我又听到有人读这首诗,有一句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坎上。
舒婷在诗里说“我如果爱你”,不会这样,也不会那样……然后突然转折,“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必须”这个词在这里听起来如此的坚定有力。
献丑我给你大家来读一下:
新闻
持续的疫情
2月份我们在家办公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7月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脱掉口罩。
科普和冷知识
海獭
海獭睡觉的时候会拉住小伙伴的爪子,防止被海水冲散。
Libra是国外一个女性用品的牌子,它的产品包装会携带一张冷知识纸条,所以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Libra的消费者爱老师会和大家分享冷知识。
这是海獭集体拉手手睡觉的场景:
汉字读音
先从去年的一篇文章《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说起。文章里提到一些汉字的读音因为经常被大家读错,所以这些错误的读音就被规范为了标准读音。比如说“远上寒山石径斜”,以前老师告诉我们要读成“斜(xiá)”,现在再读xiá就错了,字典已经规范为xié。
“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衰(shuāi)”。
“红尘一骑(jì)妃子笑”改为“骑(qí)”。
“骑”字在做动词时读qí,比如骑兵,做名词时jì。如铁骑、坐骑,现在统统读qí,以后不会有jì的读音了。
还有:
说(shuì)客 → 说(shuō)客
确凿(zuò) → 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 → 荨(xún)麻疹
上面的文章中还列出了很多,这篇文章刚刚发表时引起热议,很多人觉得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认为这种修改明明是有文化的人向没文化的人低头。
其实在生活里面,我从来没有听一个人说过“荨(qián)麻疹”,大家几乎都是“文盲”。“呆板”最初读音是“呆(ái)板”,因为大家都读错,1987年开始,读音变成了“呆(dāi)板”,还有“叶公好龙”也早就不读“叶(shè)公好龙”了。我们当今很多字,都已经不是最初的读音、最初的字义,你接受了以前的变化,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当下的变化呢?
如果一些有文化的“讲究”给我们带来不便,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语言文字首要的意义是沟通,其次才是情感的表达,所以我支持这种变革。
当我们普及普通话之后,很多方言也必然面临消亡,以前我总觉得惋惜,但是即便我们当代的智慧是如此强大,在历史的长河里面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年代,难以阻挡令人类文明逐浪而前的洪流。
我还记得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范开美老师拿我们的方言举的例子。她说在日照土话里面,小伙伴之间闹矛盾会说“我不hàng你玩了”,就是“我不跟你玩了”的意思,这个“hàng”字怎么写呢?根本就没有这个字啊。所以我们不论说话、作文都要用标准普通话来表达,别人才清楚。
她说的没有错,不过在许多年后,我真的知道了这个“hàng”字怎么写。
在台湾字典里面,“和”字有6种读音:
在表达“我和你”的时候,“和”可以读成hé或者hàn,而hàn这个音就是保留了大陆部分地区的方言。我想当年语文老师说到我们那的方言“我hàng你”,大概也是“和”这个字。
苏轼有个弟弟苏辙(zhé),在台湾读作苏辙(chè),所以台湾人说“南辕北辙(chè)”。只有“没辙(zhé)了”是和大陆一样的。
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发音区别,比如下面的字,在台湾会这么读:
包括(guā)
河堤(tí)
柏(bó)拉图、柏(bó)油路
混淆(yáo)
垃(lè)圾(sè)
携(xī)程
叶(shè)公好龙
亲贤臣远(yuàn)小人
更多的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以上内容基本来自油管博主白白老师,顺手也推荐给大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6lXvE-5tA
越博学越无知,越无知越不自知
20多年前我的中学班主任董庆利老师曾经在我面前画了个圆,他说这个圆代表你知道的东西,而它的边缘是你能看到的未知,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不懂得事情也就越多。他当时的意思是告诉我,多学习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道理,知道的越多,不懂的就越多,但是大家可能很少想到,知道的越少就越难发现自己的无知,虽然“坐井观天”的寓言早就说的明明白白了,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无知”,总觉得“坐井观天”里面那只青蛙说的不会是自己。
我想考大家一个问题:光速是多少?
这个问题相当的简单,你可以完美的找出答案(哪怕你记不得具体的数值),光速就是光的速度,大概每秒30万公里。
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和爱因斯坦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会跟你一样吗?
我还想问你,幸福是什么?
你应该也可以侃侃而谈,幸福是春风,是饱腹,是拥抱,是感激……你甚至可以写一篇声泪俱下的文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柏拉图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你们的答案会一样吗?
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颁给了《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的作者。文章内容可以概括为“达克效应”(全称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通俗的解释就是,你基于现有的知识,完全可以得出一些逻辑自洽的结论,但是你根本意识不到那是错的或片面的。你总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说得很对、懂得很多,那只是因为你无知罢了。
可是无知有什么不好呢?
我记得当年电影课的阙建华老师也说过,他已经很难找到看电影的乐趣了,因为每一个镜头他都会想,为什么要这么拍?导演在表达什么?
有时候我们做一个无知又自恋的小白蛮幸福,比如我内个比较业余的摄影技术,而且我会拒绝涉猎更高难度的摄影课程,我觉得我拍得很好啊,每次都自恋地把照片拿出来发发朋友圈,当做每周分享的封面,这样蛮好的嘛。
不管你是满腹经纶还是目不识丁,都不重要,不要总羡慕那些看起来很棒的人,也不要老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你只要过得开心就好啦。
视频推荐
成都话 vs 重庆话
讲滴很请触,但我还是傻傻分不请触。
往期分享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