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 北京·疫情中的北京大兴机场
碎片
句子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
无题
故事
森林里,两个人被一只熊追赶。甲停下来,坐在地上换运动鞋。乙嘲笑他说,换了鞋你也跑不过熊!甲说:没关系,跑过你就够了。
问路的老太太
有天我碰到一个问路的奶奶,看上去有70多岁了,要去移动营业厅充话费。其实充话费这种事情,早就不用去营业厅了。我本想我可以替她在网上充值,但当时在大马路上,老太太先跟旁边一个小姑娘问的路,小姑娘好像不太知道,我才上去说话的。这时候我如果不告诉她移动营业厅在哪,主动热情地帮她充值……我怕老太太有顾虑,觉得我会是坏人,就算她不多想,我们现在辛辛苦苦教育老年人建立的防诈骗意识就被我破坏了。我姑且安慰自己说,或许老太太不愿麻烦儿女,自己跑去营业厅充值,是喜欢这种仪式感。就好比我爸爸说不用支付宝交电费,这样还能在每次去交电费的时候找老伙计聊聊天。所以最后我还是给老太太指了路。
上面这一通并不是我要说的,只是老太太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身处一个信息迅速产出并膨胀的现代社会,一个老人不像年轻人能够迅速地接纳并理解大量的新事物,这个断层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从20年前聊QQ的时候,很多老年人就开始落伍了。
我们的认知差距在迅速的拉大,这种差距如果仅仅表现在年龄上,那我觉得还算OK,因为说一句很难听的话,年纪大的人毕竟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年轻人Keep当前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小。但事实远不是这样,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层里,都存在迥异的认知差异。这种差距也不仅仅局限于像上面提到的“充值老太太”那样,只是处于“相对落后”的一类人里因为不能及时获取到“一些信息”而跟不上时代。这种差距也包括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传统观念不同,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对政治的看法、对如何活着的看法。如果仅仅“信息滞后”带来的问题,那互联网领域从业者可以有以最快速度获取信息的优势,但事实上我们依旧看到,就算是做互联网的,很多观念还是受到众多牵制,并不是接触了网络我们脑子就更加灵光了。
我好像说得云里雾绕的。我来举个例子,在这次疫情中,很多武汉机构的做法,比如红十字会、病毒所,让人觉得可笑到不可思议,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很多“体制”内人群还是停留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里,连央视都已经开直播、开抖音了,可他们依旧以为行政权力像过去一样,是无敌的,殊不知时代的发展已经将话语权通过更开放的信息渠道赋给了普通民众,甚至赋给了网络暴力。
有一次我去银行碰到一个客户闹事,她要给女儿销户,但是银行要求她女儿必须本人办理,她突然就怒了,说:“在中国,没有人改变不了的规则,把你们经理叫来。”我们先不管她到底是不是神秘的特权人物,至少银行规则肯定是经过经验制定的,为了保障所有银行客户的财产安全才觉得有必要有“本人销户”这个规则。如果试图以个人权力破坏契约,以后会越来越行不通。
现实的洪流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观念差异,我们要做的是努力顺应规则、跟上社会,并且尽可能地理解并接纳他人的立场。
陪儿子站岗的父母
春节期间有很多暖心的新闻,有一对外地父母特意去看望天安门站岗的哨兵。这种新闻我们之前也听过很多了,哨兵值班时,就算亲妈来了,也无法过多地说话,有的新闻甚至报道说哨兵都要假装不认识。这次这对父母见到了儿子,而儿子站岗值班不能陪他们,他们就陪着儿子一起站岗。很多人都感动哭了,而我每看到这些就要气的拍桌子。
有些东西叫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好不要强压给别人。我觉得这对父母陪儿子站岗,虽然出于喜爱儿子,又或者因为儿子是哨兵而自豪。但作为儿子,看到父母在一旁受冻,心里会开心吗?比起陪伴,他可能更期望自己的父母找个地方先休息。父母却硬要把爱强加给儿子。
中国人的父母都太喜欢这么干了。他们(或许是我们)总把“这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过多的疼爱和期望,对于承受方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而是引导他们去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而搞清楚什么生活适合一个孩子更难,所以父母自己要去动脑,要先把自己丰富起来,才能去教育孩子。有些父母总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要争气啊。这么说很难说服孩子,也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
我记得有朋友跟我说,Ta的爸妈吵架的时候说过,要不是因为有Ta早就离婚了,Ta听到了感觉自己像个罪人。
我把这种“爱的强加”称作“扣锅”。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这种例子,比如说:“今天我们特意为了某某准备了啥啥啥”、“我特意跑了多少公里来看你”、“某某某才是我们这顿饭的主角”……这种“扣锅”说白了就是大家总习惯于从自己出发,觉得别人会愿意接受奉承、乐于带上高帽,而对于对方来讲可能真的会觉得“担当不起”。随着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人们意识到“自我”的淡化,人权趋于平等,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甘于做不是Special的那一个。
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新闻
李医生去世
有些人大概希望他死掉,但在目前舆论下,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不能让他死,那无疑是给自己增加舆论压力。可惜,有些力量可以决定人去死,却无法将人复生。
英国脱欧
蛋壳公寓爆雷
据说蛋壳公寓拖欠了房东的房租,导致各大城市出现各种房东维权群,在病毒肆虐时上门轰走房客,还有文章说蛋壳公寓想借助疫情作为不可抗力与房东自动解约,这样不负法律责任还能白占几个亿的房租收入,文章分析头头是道,不过很多已经删除。目前蛋壳还没有官方回应,也有人说这是谣言,至少现在为止蛋壳还没有任何违约行为,拖欠房租也是因为开工晚,尚在合理付款期。
全国上下在家办公
没想到原本期盼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疫情期间工作任务反而更加紧张,让我的每周分享都拖后了。
盒马想租用西贝员工
因为疫情影响,以西贝莜面村为代表的很多餐饮企业受到重大影响。盒马生鲜已经收留了部分云海肴、青年餐厅的员工,并且也向西贝提出意向。
央视新闻联播罕见地花近14分钟播报常委会议通稿
科普和冷知识
郑成功
你们知道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吗?现在历史课本里面,早就已经不再叫他“民族英雄”了。
2016年出版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里面,已经去掉了“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这一课(当然,整本书的目录组织形式也有了变化),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件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地淡化。
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其父是天主教徒,19岁到日本,之后娶了郑母。后来郑成功的父亲回福建一带做了海盗,混得不错,被明廷招安,也就把郑成功接回中国。郑成功还有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叫做田川七左卫门,一直留在日本,也是郑氏家族重要的支持者。
我们以前称呼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多是因为他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也多少是因为他作为明末势力对抗满清。民国的历史,都是将满清作为“鞑虏”,所以明末帝崇祯上吊的地方叫做“殉国处”,但是现在满族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再把一个对抗少数民族同胞的“海盗”称作民族英雄,就不大合适了。
并不是说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学习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由后人书写的历史。之前就有教科书“删除卫青和霍去病”的事件,有些人对于课本修改比较敏感,觉得教科书应该是确定无误的知识,被改来改去,好似我们之前都被“蒙在鼓里”。我认为大可不必介意这件事,因为没有人对所有历史知识有百分百的把握,很多时候我们是根据文献、文物来推测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前人的史籍很可能早就已经不准了。当下来说,我们学到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
长文章推荐
一人撒谎,4000人隔离!董卿: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那个唱《祝你平安》的歌手孙悦,这15年都“消失”去哪儿了?
视频推荐
董卿: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雏鸡销毁
因为疫情影响,某地将刚孵化不久的小鸡销毁处理,整整一卡车的小鸡仔被填坑活埋,这是我近来看到的最想哭的视频。(过于残忍就不放了)
技术
电影史上里程碑之作,做了4K修复
guetzli
由Google苏黎世工作室研发的一款开源的JPEG图片压缩命令行工具。
CodeIf
我一直很痛苦,也因为程序员英文水平不同,在开发的时候,各种变量名五花八门。这个程序可以帮助程序员合理命名变量,支持中文。
电影
台词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只有芸知道》 中国大陆 2019
本周问题讨论
你想过的日子,在哪里鸭。
往期分享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