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年终总结好像不那么流行了
看到这一篇,我认为值得分享:
1月6日
豆瓣用户18年。
注册豆瓣那年我21岁。21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纪,我时不时还会记起《Forever 21》那首歌,哦,forerver 21还曾是一个服装品牌。
王小波也喜欢他的21岁,他说那是他的黄金时代。那时他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我已经开始为接纳自己的40岁做心理准备了,对于年纪已经麻木,只是偶尔半夜里在梦里醒来会觉得很难过,仿佛和我表弟在井台边上玩水还是昨天的事,怎么一下子就快要四十岁了。
1月6日
我觉得“比喻”有时候是一种偷懒的表达。
当一件事难以详尽、准确地形容,人们往往就喜欢引入一个类比。“就好像……”
有一首歌里面唱“我和你的爱情好像水晶,没有负担秘密干净又透明。”一种像是水晶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爱情,这个比喻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目标对象本身吗?
1月9日
领驾照的时候会给一个实习贴纸。放在箱底十几年也没买上车,终于鼓起勇气丢掉了。
1月12日
小叔种的葫芦。
1月17日
大概30年前,我爸在北沟承包了一片山坡,种上栗树。
这些栗树是我看着长大的,不久前爸爸伐了棵树,树干截断成板,每一块都很重,我放行李箱里千里迢迢背到北京当菜板。
(Update:干裂严重,扔了)
1月18日
橘子汽水的英文:mandarin soda
1月25日
新年快乐
1月31日
大年初三,逛了久仰多年的欧亚卖场,超市收银台都望不到头。
1月22日 “稳”字
为何“稳”字中有一个“急”字?着急忙慌的,能“稳”吗?
“急”字上面是一个“及”,下面是“心”,本应写作“㤂”。解释为“褊”,“褊”是“衣服小”的意思,衣服小,就显得很局促且紧迫,加上一个“心”表示心理上的着急、不能够从容。
“稳”的右边其实不是“急”,而是“㥯yǐn”字。“㥯”字上边是声旁,下面也是“心”。《说文》解释为谨慎,《玉篇》解释为忧伤,《集韵》解释为“抑郁症”。
“㥯”字后来衍生出“隐(隱)”,表示病痛。病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能因此“隐”字延伸出“隐蔽”之意。
“稳(穩)”的右边“㥯”是声旁,加上“禾”表示安稳,有解释说“禾”代表粮食,有了粮食,也就安稳了。我觉得牵强,因为《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都有说,“安稳”也写作“安隐”。
“稳”字本意是“蹂谷聚”,类似于舂米去壳。应该是先有了“稳”这个意思要表达,有 wěn 发音,但是没有文字,于是借了“稳”字过来。
“急”字上方的“⺈”也曾被误写成“爫”,和“㥯”相像,可能是“㥯”简化为“急”的一个因素。
1月28日
今年 B 站直播春晚,并且会有弹幕。
我心想,这不得把弹幕审核员给累死?
晚上恍然,原来春晚弹幕只能发“新年快乐”。
人生的意义
季承在新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天竺心影》的序言《也谈人生》中说,“人生是有意义的,而人类则是没有意义的。”并且随后做了阐释,之所以说“人类没有意义”,是因为这是一个终极问题,问“人类的意义是什么”就像问“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一样,将永不会得到答案。
对于个人的一生而言,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劳作,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运行原理,就是通过付出来换取生存资源。
我觉得人类作为星球上的物种,它的意义仅仅是繁衍,而不是文明。整个人类的意义不在于建立高楼大厦,不在于新能源汽车,更不在于AI。
作为个体的意义,我十分同意季承的观点,而且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典型的就有《月亮和六便士》和《平凡的世界》,东方的路遥和西方的毛姆都把人类的劳动赋予了至高的意义。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我亲爱的先生,有人认为劳动的幸福是句空话,对我说来可不是这样。
——《月亮和六便士》
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路遥《平凡的世界》
我在十几岁就翻开了《平凡的世界》,和书中开篇时孙少平一样的年纪。在我30岁彻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孙少平和所有电视剧男主一样,会是一个披着主角光环的男人,他会和干部家的独生女、大学生、新闻记者、白富美田晓霞结婚,他会从一个农民家的苦孩子成为优秀的知识分子。
当然,看过书的朋友都知道,孙少平到最后“仅仅”是一个靠力气讨饭吃的旷工,和一个寡妇走到了一起。
我开始感叹,《平凡的世界》绝对算得上是时代当中最伟大的著作。故事完整、人物鲜明,又极具时代烙印,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它的伟大之处在于,这是一部中国土地上西西弗神话。我们拼尽全力的一生,可能一文不值,但从不气馁地勇敢生活,是我们活着的全部意义。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都遵从着这个规律,无论是孔夫子、司马迁、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停地耕耘。
但是,我又有些不认同“人生的意义在于劳作”这个观点。
对于没有生命的物品而言,“意义”很好定义,就是它的用处。
一支笔不能写字,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一个只能发“新年快乐”弹幕的 B 站毫无意义,一个只能发“新年快乐”的春晚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二姑家养了两只狗,一只狗会冲着来客卖力地汪汪叫,另一只狗则对于访客不问不顾。一只不会看门的狗,还有它的意义吗?
因此我想,对于有生命(或许是有思考)的生物来讲,他个体的意义,也不应该以外在的普世标准来定义。
一只看门狗不能看门,对于人类来说就没有意义。但我恰恰觉得,当一只狗成为了人类看门的工具,它的狗生就失去了意义。
人类更是如此,个体的意义往往被圈定在社会契约之中,但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当一个画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出满意之作却卖不上钱不被市场认可的时候,他的行为是否还有意义呢?
于是,我想升级一下季承所谓意义的探讨:不断地为了生存劳作是个人在人类群体中的意义,而一味工作成为打工机器,我们也像是看门狗一样,失去了自身的人生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更认同当年明月的那句: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说到这里,我想顺便提一下。有些人总是在不断的强调工作中的职业性,说员工不应该把情绪带到工作当中。这让我想起科幻剧《人生切割术》,这个公司的员工到了公司之后,就会删除与工作无关的记忆,而下班之后,就会只有自己私下的记忆,甚至不认识同事。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抽离自我的情感,那和 AI 有什么区别,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附:季承《也谈人生》
谈论人生者多矣。然而究竟什么是人生?答案必定众说纷纭。以我之见,人生是人的生命的一个过程。有始有终,有头有尾,明确无误。对每个个人说来,人生只有一次,而且为时甚短。而对于人的集合体的人类说来则不同,它也有生命,也是有始有终。不过,它的周期要长得多。至于人类的生命是否只有一次,现在还不好说。
人生有没有意义?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我说,人生是有意义的,而人类则是没有意义的。询问人类的存在有没有意义,就等于询问地球或宇宙的存在有没有意义一样,是得不到答案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它的意义就在于为没有意义的人类工作、服务等等,其目的不外乎是使人类生活得更好并得以延续。我这样说,恐怕会遭到反对,可是你细想一下,或许就会同意我的这种说法。人生既有这样的意义,我们就要把它过好。如何过好一生,道理多了去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探讨出来的人生之道也多了去了。我觉得,不管道理有千条万条,人生的最大意义是在于劳作,也就是劳动、工作。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劳作,个人才能生存,血脉才能延续,社会也才能生存、延续。所以,一个人既然获得了生命,活在世上,就要劳作,就要辛勤劳作,使自己得以生存,使家庭得以繁衍,使社会得以昌盛,使国家得以富强,使世界得以发展,也就是使人类得以存在并很好地延续。
所以说,劳作的人生意义大矣!至于说人类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或许会有许多人不赞成这种说法。我们不必为此展开辩论,更不必给对方扣什么大帽子。因为有意义也好,没有意义也好,反正人类是现实的存在,你又是其中一员,你有义务使它发展延续。你只要这样做了,你的人生就具有了意义,或者说价值,并不一定要去理会人类存在的意义。如此而已。阿门!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