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北京·奥森北园的夕阳
碎片
句子
久别重逢最好的寒暄,大概就是我时常想起你。
摘抄
最好的阅读是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那种阅读,什么都不要带上,这样的阅读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宽广,如果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就是挑食似的阅读,会让自己变得狭窄起来。
——余华《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如果我想要钻研什么问题,我从来不会想到要去报名听什么课;我会自己找书来看,或是直接物色专家人选,找他当面对话。所有你在学校时被强迫去学的东西,都会很快被遗忘,反而是那些自发地去学习——为了减轻饥渴感——的东西,一辈子都会牢记,而且一定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维尔纳·赫尔佐格/[英]保罗·克罗宁《陆上行舟》
科普和冷知识
文读和白读
我时常纠结“颐和园”这三个字应该读作yí和园还是yì和园。“颐”这个字普通话标准读音是yí,影视、音频资料基本上也是读作yí和园,但是我的确也听到很多人都会说yì和园。
我看到有人解释说这是文读和俗读的差别。文读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在读文章的发音。比如你是河南人、山东人,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肯定也是照着普通话的标准去读的,但是你的普通话可能不太标准(没有100%按照普通话规范发音),中间还可能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发音。
汉语里面有相当多的汉字,读音都是多样的,这跟古语、历史演变、方言和标准音的揉和都有紧密的关系。众所周知的“大栅栏”的例子就不举了。
北京人都会把西苑读作yuán,阜成门读作fǔ。甚至我看有人说,再地道点儿的北京人,会把颐和园的佛香阁读作佛香gǎo,把李白读作李bó,积水潭读作积水tān。不过这么地道的北京人,我也没有遇到过几个。
你可以把这些理解为北京人的方言,但是在语言演变过程中,有些多样的读音被写进了规范,比如给予的jǐ,角色的jué,色子的shǎi。
还有更多的,并没有写入规范,比较熟悉的可能是三更(jīng)半夜。
据说在吴语和闽语中,这种文白异读的差异会更加明显,可惜我不懂。
所以,我觉得,读成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听懂。
但是方言读音很容易造成一些混淆,我的老家大炮楼隔壁有个村子叫做大花崖。在日照话里面,崖读作yai,虽然现在的日照人说“悬崖”也读作yá,但yai这个读音在地名里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崖在古音和一些方言中读作ái,可见日照话里,是将yá和ái做了一个折中过渡。如果用普通话读大花yá,我会觉得非常别扭。
大花崖地名古称花崖里,是明代状元焦竑故里。传言大花崖村东有花岩寺,焦竑曾有诗“一上花岩寺,回瞻紫气遥”。“花崖”与“花岩”,恕我大胆推测,大概也是方言之谬。
使用率最多的名字
据说每个人生命中都认识一个叫做刘洋(扬、阳)的人。
不过据统计,使用人数最多的中文名是张伟,大概有30万人。
新一代的宝爸宝妈肯定不屑于给孩子起名叫张伟了,有4成的张伟都是80后,00后只有4%。不过呢,梓涵(子、晗)这个名字也已经有几万人了,照这个趋势下去,老一辈的张伟会被梓涵拍在沙滩上。
我并不反感使用大众化的名字,名字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换个名字你依旧是你,而且大众化的名字古往今来一直有,以后也肯定有,有数据说1800年出生的英国人,男性22%叫John,女性24%叫Mary。很多程序员都会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叫Peter,很多妹子会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叫Mandy,都无伤大雅。
我司有个同事叫:单单单。
诗歌
《要原谅》
有一天,你要原谅
中途离开、变卦说谎的人
……
原谅燕子低飞,蝴蝶迁徙
池塘的水,就要干了
天空出现火烧的蘑菇
蚂蚁搬家,大雨将至
市值最大的公司,十年前后
2010年最大的五家公司(美元)
埃克森美孚石油:3,430亿
中国石油:3,160亿
苹果:2,690亿
中国工商银行:2,480亿
微软:2,370亿
2020年:
Apple:15,760亿
Microsoft:15,510亿
Amazon:14,330亿
Google:9,800亿
Facebook:6,760亿
长文章推荐
社会GAI的“声色江湖”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原文)
说唱歌手GAI周延的履历故事,于世间你我皆蝼蚁。
橡皮擦的遗失其实是一场校园怪谈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原文)
差不多都已经被我们遗忘,橡皮也曾有过那么多故事。
一个程序猿的岁月流水账
很多人觉得程序猿都是重点大学出来的,但是“小武”不是,他初中辍学,和很多早年辍学的孩子一样,他开始外出打工做体力活。从14岁到18岁,他做了几年的装修工,还打了很多零工。后来他去了北京,进了百度,跻身西二旗程序猿。
潘玮柏后续来了!天王嫂真是“扬州瘦马”?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原文)
视频推荐
游戏科学新作《黑神话:悟空》13分钟实机演示
往期分享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