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分享第27期

image
封面:2017年7月30日 九江·庐山

每周五网站公众号同时发布,
过去一周值得分享的所见所得。

碎片

你身边的陌生人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两个不搭界的朋友,他们之间互不相识,而此时此刻,他们可能正乘坐着同一班飞机、同一趟高铁或者同一辆公交车,甚至,他们可能就坐在相邻的座位上。

也就是说,当你出门坐飞机、火车、汽车,你邻座的陌生人很可能会跟你认识同一个人。这个世界还真的蛮有趣喔~

网易云音乐热评故事

网易云音乐《我还想她》有一条热评,来自Tonnerre:

我女朋友在2016年的第一天安静地走了,车祸。我们大学恋爱四年,2015年5月10日毕业季我向她求婚,9月赴美去加州大学读研,我曾以为自己此生无憾了,但老天就不让我们好过。她妈妈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几句话:
妈,
我以后要给毛毛生三个宝宝,
名字我都想好了。
你说,
怎么才能让毛毛忘了我。

image

最佳辩手郭敬明

郭敬明通过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回到公众视野。大家热议的舆论事件起因是老戏骨李成儒在节目中吐槽郭敬明的戏毫无演技,只靠亲亲嘴发糖就能引起观众欢呼。而郭敬明在节目里立马反攻,有理有据循循善诱说得李成儒哑口无言,有人说郭敬明应该去《奇葩说》,因为虽然大家都知道那些靠颜值的小年轻没有演技,但是经过郭敬明的“明式逻辑”,大家一下子被他说服了,开始觉得李成儒有些言重了。毒Sir专门发文嘲讽了一下《最佳辩手郭敬明》,因此我特意也去看了看节目(我就是被这种热点炒作成功吸引的人,其实节目里冲突没有这么严重)。

郭敬明说得没错,“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我们不能用40岁的眼光去批评一个20岁的人,跟着他的逻辑,我不由得也有些认同他的观点,我们的确要包容那些与我们思想相悖的人。这就是这个世界可怕的地方,因为多数时候站在立场双方的人都会讲得合乎道理。所以为什么最近被热议的“量子波动速读”出现后就真的有人会相信这种扯JB蛋的东西。

因为郭敬明会讲理,让我们觉得李成儒倚老卖老。但是,李成儒这个年纪,应该早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愿意说出来一些“诟病”,至少表现了他的真诚。旁边的王迅打圆场说,他们演技上确实稚嫩,但是等到像我们这样成熟之后,演技好了,却再也没有办法去扮演一个年轻人,只能演叔叔爸爸了。

下台之后的采访,李成儒说的特别好:“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说白了,现在很多郭敬明式的人物,很会说话,理论一套一套让人信服,不经意间就煽动了大家的思维,让大家误以为那就是对的。

节目里四个导演的点评也各有特点,郭敬明的点评总是感觉辞藻华丽,理论扎实,其实他说的都是些大白话,学表演的人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大家听得懂就会去认同。有句话叫“我懂得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讲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呢?表演依旧做不好。赵薇就显得更像表演专业的,至少能说到点上。陈凯歌最是老辣,演员表演完他先会问你们要表达什么,然后说我没有感受到,最后说你们这样这样或许更好一点。他说的具体而生动,每次说完,大家都恍然大悟,觉得他是一针见血。

瞎子摸象

最后我还想说,所有的非议都应该谨慎小心。当你要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因为世界上永远存在相悖的观点,很多争论都不是为了说服。就好比我说了郭敬明的不是,并不能改变他在一些方面是个优秀的人。

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最好整个世界能统一成自己的观点。比如你发现一款洗手液很好用就把它推荐给朋友,朋友的认可对你来说很重要。如果半年过去了你发现朋友根本没下单你的推荐款,你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点不开心的。

我们的认知都受到了客观的局限,没有人能掌握世间所有知识,所以我们很难站到上帝视角。瞎子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总以为那是在嘲笑别人,跟自己无关。每个人在宇宙洪荒面前都是瞎子摸象,个体的所知总是渺小。再如我的每周分享,肯定也会有人觉得我说的都是一些小儿科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当多听听并真的去思考一下别人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反对的观点。

科普和冷知识

戴建业讲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晚雨下得很稀,风刮得很急。她喝了很多酒,睡得很深。“试问卷帘人”,卷帘人就是她的丫鬟。她把帘一卷起来,我们的李清照睡眼惺忪,马上问她的丫鬟说,花园里的海棠花,昨天夜晚刮了一夜晚风,下了一夜晚雨,花被吹掉了几朵?那个鬼丫鬟忙得个要死,感情又粗糙,主人问她又不敢不回答。她怎么回答?她就说,还像昨天一样呗。这就把我们李小姐搞火了。听懂了没有?她说真是见鬼,“却道海棠依旧”,她火了。你看,她多急。“知否,知否?”你知道吗,不是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花被吹掉了,叶子长得更加地翠绿。女孩子的脾气急躁起来,比我们还急躁。听懂了没有?我总是把女孩子想的特别温柔,读那个鬼诗读得多了,你知道吧,想的总是特别地美好,有诗意……

俄罗斯和斯拉夫

俄罗斯的英文是“Russia”,前面没有元音e,如果音译的话应该是“罗斯”,那为什么前面多了一个“俄”呢?

一般翻译国家名称,要最大限度的遵循该国家自己的发音,举个栗子,朝鲜称自己是“조선”(Cho seon),韩国称自己是“한국”(Han guk,大韩民国就是대한민국,Dae han min guk),所以尽管英文规范里称他们是North Korea和Korea(高丽),我们依旧遵从“主人”来翻译。那么“俄罗斯”呢?

俄罗斯在俄语里面是“Россия”(Rossiya),翻译过来应该叫“罗西亚”,比如日语就翻译成了ロシア(Ro shi a),韩语也翻译成러시아(Leo si a),发音都类似“罗西亚”。明朝史籍中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但与俄罗斯接触最多的是蒙古人,他们的大舌头发不出“r”这个卷舌音,于是在前面加了一个O,就成了“Оросын”(新蒙文,使用俄语字母)。满清入关前和蒙古人交情不错,文化上受蒙古人影响较深。所以满清入主中原后,蒙语的“Оросын”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斡罗斯”或“鄂罗斯”,最后演化成“俄罗斯”。

现在蒙古文虽然使用了俄语字母,但是蒙语其实属于阿尔泰语系,而俄语属于斯拉夫语系。

我们看到“斯拉夫”这个词出现了,有的人可能也知道俄国人著名的“斯拉夫蹲”。我们为什么会称俄罗斯人为“斯拉夫”呢?和南斯拉夫有什么关系?

image
斯拉夫蹲

据说俄罗斯人源于斯拉夫人,斯拉夫和日耳曼、凯尔特是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三大蛮族。后来斯拉夫人分成三大支系: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西斯拉夫分裂成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南斯拉夫就是塞尔维亚、波黑、保加利亚、马其顿等。东斯拉夫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但是他们的分裂不是简单的分割,每个分支都会与其他民族融合、经过复杂的演变。

“斯拉夫”为什么会和“罗斯”有关系呢?据说罗斯人源于维京人(日耳曼北支),后来在基辅(今乌克兰首都)建立了强大的“基辅罗斯”帝国,后来罗斯人和东斯拉夫人以及钦察人融合成了俄罗斯人。

以前我们都说“白俄罗斯”,2018年3月,白俄罗斯非常正式地向中国发文,要求更改国名翻译为“白罗斯”,因为他们不想被误解他们的名字来源于俄罗斯,而且他们觉得他们拥有最纯(白色)的斯拉夫人血统。白罗斯的英文是Belarus,是白色的rus,并不是白色的俄罗斯。

还有说法是俄罗斯人其实早已不是斯拉夫人,他们自称斯拉夫是沙皇俄国时期统治阶层为了团结民心抵御外敌而打出的幌子,有点像我们自称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一样。

一维碰撞测试

image

如上图,在一个平面上有两个物体,都是1kg,左侧有一堵墙。现在我们假设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环境(物体与平面没有摩擦),我们给右侧物体一个力,让它撞向左侧物体,左侧的物体被撞后,会往左侧移动撞向墙,然后被墙反弹回来又会撞向右侧物体。那么,左侧的物体会发生几次碰撞呢?答案是3次。

如果我们把右侧的物体增加到左侧物体的100倍(100kg),这个碰撞次数会是31次,如果右侧重量增加到10000倍呢?我们发现,右侧物体重量和左侧物体的碰撞次数有一个神奇的关系:

1kg → 3次
100kg → 31次
10000kg → 314次
1000000kg → 3141次
100000000kg → 31415次

这个碰撞次数居然就是10倍的圆周率π。

@佑来了 用一个视频做了描述:
[视频]

这里有一个视频解释,物理数学好的可以看看。

视频推荐

子曰剧社办了一个“众唱团”的活动,每一期征集300个人来同唱一首歌,只要年满18岁就可以。第二期的歌曲是《同桌的你》,奇妙的是,我就真的在视频里看到了我曾经的同桌。视频没什么特别,但唱的很好听,不想听的就不用看了。

https://v.qq.com/x/page/z0900f7dnd5.html

软件应用及资源

腾讯文件(Android)

腾讯推出一个App,可以支持查看并备份手机中微信和QQ的文件,上传云端后还能通过浏览器查看,只支持安卓,不支持iOS。

往期分享

image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