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河南人说“都”的时候

“都 dōu”和“就 jiù”这两个字在我们日常中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到不足以立文以究其文法。

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不需要考虑什么时态啊语法啊,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两个用错,更不会把这两个字用混。比如:

“我这都到了。”

语音 1

意思大概是说,老刘啊,我都已经到了,你怎么还不来?

如果是:

“我这就到了。”

语音 2

意思应该是说,老刘啊,我马上就要到了,你再等等。

都,是已完成;就,是即将进行。

但是情况在河南人身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一个河南人说:

“我这都到了。”

(wō zhè dǒu dào le)

语音 3

他很可能在说:我就要到了。

其实,普通话和河南话在说“我这都到了”的时候,除了口音,语气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普通话(语音 1)当中,强调“到了”,河南话(语音 3)里面,强调“这”。“都”好像是前面“这”的附属语气词(虽然事实上也应该是后面动作“到”的一个副词)。

一个不说河南话的人和一个河南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加上河南人的口音,可能也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当大家用文字交流的时候,一个河南人给你发过来“我这都到了”,可能你就会糊涂了。

当然,我们上面提到的所谓普通话,其实也是非常口语化的表达,如果正式一点:

我这都到了。

应该是:

我已经到了。

我这就到了。

应该是:

我马上就到了。

总之,在河南人眼里,“都”很可能是“就”的意思。

当然,在普通话当中,“我这都到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重音放在“都”上面:

“我这都~到了”

语音 4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老刘啊,我这里这些人全部都已经到了,你还来不来?

这个时候的“都”就和时态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最基本的意思“全部”。

那么,“都”有多少种意思呢?

(这里,我们只说“都 dōu”字,不谈“都 dū”字。)
1. 全部:我们对你的爱都是满满的。
2. 从“全部”引申出来,与“是”合用表示原因:都是你的错。
3. 强调:1) 你看你来都来了。2) 你吃的比我都多。
4. 如我们前面所说,表示完成:我都到了。
在河南人的字典里应该还有一项:
5. 表示将要进行,同“就”:我马上都来了。

“就”字的意思就更多了

“就”的本意是“去往高处”(动词),比如:老刘就任新一届主席。

“就”除了动词,还可以是介词、连词、语气词,这些应该都是引申自动词“去往”。比如:

  • 介词:就这篇文章来看,你的观点还是不错的。
  • 连词,表示假设或让步:1) 就让他去吧。2) 就算是这样。
  • 语气词(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表示态度的副词),比如:我就要这样!

下面我们不考虑“就”作为以上的动词、介词、语气助词,只看它容易和“都”混淆的副词。

“就”作为副词的时候,应该也是引申自“去往”,所以可以表达“即将发生”,比如:春天就要来了。

“就”字在字典有以下释义:

  1. 表示即将发生:我这就到了。(正如我们上面背景交代的例子)
  2. 表示既定的:一个小时之前我就到了。(划重点,这里好像和前面提到的“都”字用法很像!)
  3. 表示事件连续性:我一下课就去了图书馆。(很像连词)
  4. 只:我就一个苹果。
  5. 表示无争议事实:你找的衣服就在桌上。
  6. 表示某种条件下有某种结果:码农不写代码就没有饭吃。(感觉这个像是连词)

上面提到的所有“就”字的副词释义,我觉得有些存有争议,比如 3 和 6 很像是连词,难于作为副词理解。不过我们也发现了,1 和 2 是容易和“都”字混用的。但是我们在平时交流中并没有发现表达、沟通的时候会有难度。因为很多词语在实际使用中,表意性不是很强烈,比如我们说:

“你这件衣服黑难看!”

“黑难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到书面这几个词可能很费解,但是实际说话的时候,如果“黑”字发音比较轻,听者会自动代入一个正确的字把“黑”字替换掉,于是这句话对方得到的信息大概是:

“你这件衣服很难看!”

“你这件衣服还难看!”

只要不是正式沟通场合,这个“黑”字不影响我们交流。这就说明,“黑”字在这个语境中,算是存在感比较弱的,我姑且叫它“表意性”不是很强烈。
上面说了,平时说话我们不会用错,但是一旦这个字成为没有语气的书面文字,就很容易被我们误解。(当然不止这些字,很多话书面表达,不带语气,都可能被阅读者理解成多种意思)。比如:

我一天就写了五行代码。

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

  1. 我今天特别懒,一天只写了五行代码。
  2. 我很牛,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写了五行代码。(当然,这个并不牛,所以结合常识,我们不会理解成这句,但是对于那些不知道一个程序员一天正常能写多少代码的人来说,就很容易误解成这句。)

如果你没有和一个讲河南话的人沟通,可能很难理解,他们说“我这都到了”怎么会是“我这就到了”的意思呢?

其实河南人的用法,在普通话当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痕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体会,我们假设一个场景:

小明从小喜欢打羽毛球,为了响应国家“把爱好变成社会奉献”的号召,小明和他的同学刘穿越在居委会办了一个班,免费教大爷大妈们打羽毛球。这事儿让3号楼的王大爷知道了。王大爷是看着小明长大的,知道小明喜欢打羽毛球,但是他不认识小明的同学刘穿越,不知道刘穿越是不是和小明一样喜欢打羽毛球,就和小明聊天说:“好小伙子!真棒!我说,你那个同学也喜欢打羽毛球?” 这时候小明回答:

“对对对,王大爷,我们都喜欢这个。”

语音 5

小明是想告诉王大爷,他们两个人都是很喜欢打球的,小明喜欢,刘穿越也喜欢。

这事儿5号楼的李大妈也知道了。李大妈不太认识小明,但是李大妈对小明这两人的行为表示高度肯定,就表扬小明说:“好小伙子!真棒!你们花了自己的时间免费教我们,这是做好人好事啊!” 这时候小明回答:

“没什么的李大妈,我们都喜欢这个。”

语音 6

小明是想对李大妈的夸奖谦虚一下,告诉她说两个人就是好这口儿,做好事也是顺带的事情。

后者的“都”其实就是一个表意性不强烈的表达。但是上面这个场景下,主语就不能是单数了。比如只有小明一个人,他就只能说“我就喜欢这个。”而不是“我都喜欢这个。”

我们再回到河南人那里。

场景1:你的一个河南好朋友要出远门了,给你发消息说:

“我这都走了,你不来送送我吗?”

语音 7

意思是他就要走了。

场景2:我们假设他没有发消息给你,你主动问他要不要去送行一下,结果他回复说:

“我这都走了,你还来干么?”

语音 8

意思是他已经走了。

这两个送行场景,放到普通话里面,其实也都是说的通的。

场景1普通话版:

“我这都走了,你不来送送我吗?”

语音 9

普通话里这个“都”不是“就要”的意思,而是强调,这句话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我都要走了,你不来送送我吗?”

上面那句省略了“要”,加了口语化的助词“这”,这里“都”的意思是强调后面“要走”,但这个“都”也可以理解成“已经”。如果把“都”当做“已经”来讲,就是“我已经要走了”,虽然是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是既定的事情,其实“已经”的意思也是强调,强调他要走的事实。汉语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场景2的普通话版就好理解了,“我这都走了,你还来干么?”符合我们日常表达习惯。

语音 10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字连起来用会怎么样?

你大学室友要结婚了,在群里问你们几个室友能不能及时参加婚礼,张三能不能赶到?李四呢?刘穿越呢?你在群里替大家回复说:

“等你结婚那天,我们都就到了。”

语音 11

意思是你替大家担保能赶到。你还可以说:

“等你结婚那天,我们就都到了。”

语音 12

意思其实相差不大,甚至没有区别。前者强调全部,不会有人不到。后者强调会及时到场,是对结婚那天这个假定条件的结果。

好的,以上就是全部。

另外的,我觉得“都”表示“全部”的时候也很有趣,这个字其实是连接了两个复数对象。比如:

“我们都喜欢你。”

主语“我们”是复数,宾语“你”是单数。

“我都喜欢。”

这里省略了宾语,“我”喜欢什么呢?喜欢的对象可能是“苹果和梨”:

“苹果和梨,我都喜欢。”

这时候宾语前置了,而且必须前置,如果说“我都喜欢苹果和梨”就会怪怪的。

“都”连接的两个对象,主语“我”是单数,宾语“苹果和梨”是复数。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都”连接的两个对象只要有一个是复数就可以了,而且,宾语是复数的时候,必须是有区别的。苹果和梨是有区别的,如果说:

“这两个苹果,我都喜欢。”

那这两个苹果肯定也是有不同的地方,不然就没法用“都”字了。

看完此文,是不是觉得不会说话了?

您的赞助将会支持作者创作及本站运维

发表评论


TOP